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腰椎论坛

这里是一群很优秀的人,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非常突出!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腰椎论坛»腰椎论坛 私家花园 当归四逆理中汤--服用六个月的经历   『 交流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,分享腰突症康复经验 』

标题: 当归四逆理中汤--服用六个月的经历

  [复制链接]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5 00:00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打算艾灸的,建议看看附件中的“灸法直论”,是王正龙老师写的。
会得大有益处的。


本贴包含图片/附件

你需要 [ 登录 ]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。没有帐号?[ 立即注册 ]

注册会员
帖子
52
积分
0
银子
132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9-5
发表于 2009-2-5 16:35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楼主!
艾灸我是从去年8月就开始的,用的是双孔灸盒,每天坚持灸腰1小时,关元15分钟,连续灸了3个月,也没见什么效果,再加上天冷了,灸起来不方便,上个月又买了个艾灸盒,但是,我怎么也用不好,把艾条放在里面点燃,盖上盖子再套上袋子,套在身上一会就熄了,试了几次都是这样,也就没用了,打算等天气暖和了还是用双孔灸盒。
灸法直论已经下载,一定好好拜读。谢谢!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5 17:03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用温灸盒,有点小窍门的:
1、艾灸不能搓得太紧的,太紧的,用这个盒子不太容易保持点燃。用纯艾条就可以了。
2、点着后,把盖子的风门口对着点着的那一头,这样,入的空气多,也不容易灭。
3、这个靠近点燃这头的风口,放在布包包的口上,布包包的口不要合起来,这样,进的空气多,就不容易灭了。
4、身上的衣服宽松一点,让它有个透气的机会。



另外,我觉得我灸的效果非常好。
我现在身上同时绑三四个温灸盒,每天灸十小时以上。吃饭睡觉时不灸。

我觉得这个强度和效果,都很让我满意。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5 21:49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推荐三本书“扶阳讲记”“扶阳论坛”“医理真解”。
在当当网都有卖的,现在免快递费,相当不错的。

大约十多块钱一本吧。
建议看看,可以对附子类的回阳药,更多一些认识。


注册会员
帖子
52
积分
0
银子
132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9-5
发表于 2009-2-8 11:01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主你好,谢谢指点!昨天按照你说的几个要点,把闲置了几个月的万能艾灸盒拿来一试,果然艾条没有再熄灭了。我灸了关元,非常非常的痒,实在受不了就拿起来一下,发现皮肤是湿的,我以前也灸过关元的,没有这种现象。
灸完以后就开始拔罐,居然在环跳拔出好多水泡(已经在连续胆经拔了10),挑破又拔,拔出好多水和血,看来我是湿气太重了。


注册会员
帖子
3
积分
0
银子
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9-2-4
发表于 2009-2-8 20:26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主你好,本人一到冬天就怕冷的要命,背心特冷,脚和手一天到晚冰冷,胃也不好,请问能喝这汤吗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9 11:46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觉得可以喝,喝上一两付先试试感觉呢。
如果觉得OK,就继续,不行就放弃。。。


前文已经写得很详细了。。呵呵,我想,你可以自己做决定,喝还是不喝。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0:57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
关于艾灸 (以下为转贴)

.关于灸法

珍视我们的宝贝——传统灸法
谢锡亮的大名,记者在中医学院念书的时候就有耳闻。他作为近代针灸大师、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的亲传弟子,在山西省侯马市默默耕耘,50余年如一日创办澄江学派针灸医学研究所,致力于临床医疗和培养针灸人才。知道他的人都很敬仰他,有一位校友曾对我讲:别看我是针灸系的,在谢老给我们讲课前,我对针灸其实谈不上了解,但是听谢老讲课后,我才真正知道针灸应该怎么学,并深深地热爱上了她。



灸法,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,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,说到具体操作,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。《内经》上说: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。唐代孙思邈说:针而不灸,灸而不针,皆非良医也。明代《医学入门》上说:凡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,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,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。



但是,近些年来针灸学界偏重于针法,逐渐减少了灸法的使用。针灸科常常是但见针刺病,不闻艾绒香。那么,灸法是通过什么来治病的,它与针法有什么不同,它的适应症有哪些呢?就记者的提问,谢老为我们娓娓道来。



《神灸经论》上说:夫灸取于火,以火性热而至速,体柔而用刚,能消阴翳,走而不守,善入脏腑。取艾之辛香为炷,能通十二经,入三阴,理气血,以治百病,效如反掌。可见灸法效力之大。虽然针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,有共同之处,但灸法独具专长,不能以针代灸。明代龚居中在《痰火点雪》中说: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,凡虚实寒热,轻重远近,无往不宜。可见灸法治病之广。几十年来据临床上的实践,很多病均适宜用灸法。



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如乙型肝炎,我在临床用灸法治疗数百例,收到了满意的效果,不论急慢性均可施灸。患者首先是自觉症状消失,体征改善,逐渐化验指标也会相继转阴,尤其是病毒复制标志转阴,抗体出现,表示传染性减弱或消失。此外,灸法对阳痿、早泄、遗精、遗尿、长期发热、哮喘、眩晕、贫血、胎位不正、子宫出血、经常感冒、小儿发育不良、结核病、胃肠病等效果良好。总之,只要是慢性病、常规医疗没有办法的病,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。



灸法能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,可为什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呢?据一些专业人士说,现在灸法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、留下疤痕,为近代崇尚美容之大忌,尤其是欧美国家,从来只重针而不重灸;二、艾灸烟雾弥漫,造成空气污染,是今天提倡环境保护人士的大忌;三、灸法操作时间太久,对医师的经济效益来说,并不划算。



但据谢老讲,其实用灸法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痛苦,因为直接灸法的艾柱如麦粒大小,每穴只灸79壮,长期施灸,只会出现一个豆大黑痂,停灸后2030天即可脱落,以后和正常皮肤差别不大,或遗留黄豆大一个浅斑痕。例如灸法治乙肝的穴位主要在背部或下肢,不会影响美容。在临床上他发现,中老年人患疑难重病、慢性病,或是保健,都能接受灸法,而不会在乎小小斑痕。另外,因为灸法用的是极细的艾绒,量很小,不会产生太多烟雾。



日本人研究发现,艾绒燃烧之气味芳香,还能净化空气,对人体无害。有人用红外线照射代替灸法,但红外线照射没有艾的药理作用,与灸法疗效不会完全相同,虽未见对比,也可能不会超越灸法之效果。谢老语重心长地说,为了治病,解除痛苦,不能单求方便、省事,而不追求更高的疗效。至于经济效益,灸法治乙肝,每人不过两三穴,46个点,每穴不过79壮,35分钟即可灸完一次,十分方便,同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,治疗所用的时间还短。治病人多了,经济效益自然也会好的。



谢老说,灸法种类很多,但对于大病、疑难病,最好选用直接灸法。就是将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,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,最高只有60℃~70℃左右的热力,能耐1秒钟知大热时即按灭,反复施灸,穴位上结痂,再灸不但少痛,反觉舒服,能够坚持,日久见功。用灸法首先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,解除顾虑,医患合作,安置好体位,取准穴位,打个记号,消毒皮肤,将艾绒制成圆锥形之艾炷,上尖下平,直立于穴位之上,用细线香从顶端轻轻接触点燃,使之均匀向下燃烧。首壮燃至一半知热时,医者即用手指迅速压灭或捏起;第二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,即压灭或捏起;第三壮燃至将尽知痛时即压灭或捏起。每次每穴连灸79壮,连灸数日,以后可以隔日一次,若灸24个穴,不过几分钟,操作熟练之后就轻而易举了。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13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.灸的方法



秋灸关元春灸气海--养生灸法
(摘自《太乙神针灸临证录》)


二千多年来,传统医学之理论和临床实践,始终贯彻着强身防病,治未病的养生思想。早在《内经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;不治已乱,治未乱……夫病已成,而后药之;乱已成,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上工救其萌芽……下工救其已成。淮南子良医者,治无病之病,故无病。圣人者,常治无患之患,故无患也。后世医籍,也常能看到防重于治之记载。



灸法养生,不但简便易行,为人们所喜爱,更主要的是效果卓著。《内经》灸则强食生肉阴阳皆虚,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。唐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宦游吴蜀,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,勿令疮瘥,瘴疠温疟毒不能着。宋窦材《扁鹊心书》人至晚年阳气衰,故手足不能温,下元虚惫,动作艰难,盖人有一息气在,则不死,气者阳所生也。故阳气尽则心死。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关、中脘……虽未得长生,亦可保百年寿矣。《医说》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


养生灸,不仅可用于防患于未然,治未病,治未乱,抗早衰,而且亦用于治已病,治已乱。



【效能】壮元阳固虚脱,培补元气,回阳益阴,调和营卫,延年益寿,抗衰防疾。



【原理】阳气为人身之根本,阳气旺,犹若丽照当空,万物有生发之机。倘若阳气衰败,犹若阴霾满布,万物枯亡。《内经》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,阳气也;一生之活者,阳气也。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,阳气也。阳气固密,营卫调和,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;脾阳健壮,就可运化精微,营养全身;肾阳充足,能推动整个机体,气血的循环运行,是生命之本,五脏阳气之根,即五脏之阳气,非此不能发。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,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。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。也就是说,人之所以有疾病、衰老,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,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,就是培补阳气,益其真阴。所以,能够起到防病治病,抗衰老作用,使人之寿命延长。



为什么艾灸法,能壮阳气呢?艾炷之连续燃烧,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,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、络属之关系,致使通达五脏六腑,十二经脉,循环全身。此灸法又多以气海、关元为灸之主穴。此二穴,又皆为任脉之俞穴,特别是关元穴,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、又居下焦,真阴真阳关锁于此。故灸此温热之气,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。元阳,为全身之真阳,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。也可以说,是周身阳气之源,源足乃支流长也。



《针灸大成》说:督由会阴而行背,任由会阴而行腹,人身之有任督,犹天地之犹子午也……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,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,一而二,二而一也。任统于前,主一身之阴;督率于后,主一身之阳。任督相通,乃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,通达周身,循环不息。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,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,药有五味五气,内合五脏,气味择经而行,各归其所,其补阳之力更著。因此;灸关元、气海,以回元阳,救绝续命。道家倡之意守丹田,亦即元气归根之意。



【灸穴】
主穴:气海、关元穴。
附加穴:脾胃素弱者,灸中脘穴。身体虚弱者,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。



  【穴释】
气海:生气之海,气血之会,呼吸之根,藏精之府。灸之能益脏真,回生气,固元阳,故能加强膀胱之气化,使膀胱之水化气上升布达周身,洒陈五脏六腑,为下焦之要穴。
关元:是小肠之募穴,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,又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,藏精之所,为培元固本,补气益精,回阳固脱之要穴。
足三里: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,土中之土。胃为仓廪之官,水谷之海,主纳谷,故灸足三里能升阳益胃,强壮脾肾,调和气血,益先后天之气。


中脘:胃之募穴,腑会于此。李东垣说: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,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。故凡纳呆食少,食谷不香,饮食不化,面色痿黄,形体消瘦等脾胃虚亏之证,均可灸之。
三阴交:足三阴之会穴。《针灸大成》说:主治脾胃虚弱,心腹胀满,不思饮食,四肢不举……”故一切脾肾及下焦之疾患,皆可酌灸之。



【壮数和年龄】《内经》说:人年四十阳气衰,五一十而体重,耳目不聪,六十阳气大衰,九窍不利,上实下虚,泣涕皆出矣。因此,此灸法正是壮阳、助阳、使阳气壮旺,以抗衰老。人身有十二经,十五络,三百六十穴,灸三百六十壮,以应一岁之三百六十日。一般每次灸三百六十壮,但也要看身体健康情况和年龄大小而定。一般在四十岁以下,可灸一百八十壮,最多二百七十壮;四十岁以上,可灸三百六十壮。三十至四十岁,可二至三年灸一次;四十至五十岁,可每二年灸一次;五十至六十岁,可一年灸一次;六十岁以上,可半年灸一次。



【灸之时间】气海,在立春前后五天;关元,在立秋前后五天,施灸。


立春是冬、春交替之时,冬去春来,天地间之生气萌动,万物复荣,蒸蒸于上之始,故《内经》有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气海为生气之海,此时灸之,应其春生之时序,以助升发之气,逐陈阴,奠下元之基,以适夏令之长也。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,热去凉来,天地之气清肃,万物色凋,万粒将以归仓之时,正如《内经》说: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……使志安宁……”收欲神气。关元者,关其元精之门,闭而储藏之谓也。此际灸之,以顺收藏之时序,收元阳内固,金水相生,益真火,养.肾气,以备冬藏也。犹如安炉立鼎,元阳旺盛,内养脏腑,外御风寒。因之,秋灸关元,春灸气海,以顺应时令之变,以合脏气生藏之机。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21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【灸前准备】  
(一)艾绒之选择:最好选用多年之陈艾(蕲州产者为佳),或市售药制艾条,剥去纸外壳,将其揉搓成细绒,色白如棉絮状,除去杂质,制艾柱如枣核大,炷体坚紧,上尖下圆如锥体。
(二)生姜之选择:选用上品老姜,切片约一分厚,需三十片左右,并在姜片上,针数孔备用。
(三)备料:生姜,艾绒,线香十支,火柴一盒,线绳一条,纱布两块(中心涂油脂),胶布两条,方盘一个,镊子一把,灰盒一个。



【施灸方法】(隔姜灸也可用艾条温和灸代替)
(一)保持室内温度,环境要安静。
(二)被灸者,平卧床上,盖好衣被,暴露应灸部位。
(三)先用线绳,从脐下至耻骨上测其总长。然后,折为五折(即五寸),取其所需尺寸(气海脐下一寸五分,关元脐下三寸)。定位后,作出标记。
(四)穴位常规消毒后,生姜片置于被灸穴位上,艾炷放于姜片上。
(五)用线香点燃艾炷之尖端,待其燃尽时,将艾灰取掉,另换一炷。如此接替点燃,直到应灸艾炷燃完为止。
(六)按规定壮数灸完后,除去姜片,穴位用酒精棉球擦去灰屑。如有灸伤,涂以凡士林或油膏,以保护润泽灸伤之外皮,再用消毒纱布覆盖,胶布固定。



【注意事项】  
(三)按体质强弱,预制艾炷之大小,勿使太过或不及。  

(五)初灸时,艾炷燃烧的不可太尽,被灸者以热为度,即可去掉,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,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。
(六)灸后,查其皮肤起泡否。如有泡明显者,用消毒针抽出液体,无菌包扎,过数日再换敷料,以防感染。  




【适应证】凡身体衰弱,阴阳两虚,营卫不调,下元虚惫,陈寒痼冷,体弱赢瘐,四肢逆冷,脾胃虚弱,精血亏损,五劳七伤,诸般虚损等,一切虚弱衰迟病症。




灸法简介
谢锡亮

所谓灸法,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作原料,制成艾绒,在一定的穴位上,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,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,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。清代吴亦鼎在《神灸经纶》上说:夫灸取于火,以火性热而至速,体柔而用刚,能消阴翳,走而不守,善入脏腑,取艾之辛香作炷,能通十二经、入三阴、理气血,以治百病效如反掌。概括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。



灸法不仅能治病,而且能防病。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上说:宦游吴蜀,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,……则瘴疠、瘟疟之气不能着人。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。近代日本医家有在整个工厂、学校全体施以灸灼,作为一项保健措施,实验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。  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,有其共同之处,两者往往结合使用。但是必须指出,灸法有其自己的独到之处,不能以针代灸。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单用灸法治病。我国和日本都有专门灸师,与针师并列。古人云: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。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。  灸法虽然略有烧灼皮肤之痛,但不像针刺那样深入肌肉而达体内,所以人们不甚畏惧而乐于接受,是很容易推广的一种治病方法。



施灸壮数和疗程  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之一壮,每灸一次少则3~5壮,多则可灸数十壮、数百壮。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则是:灸从久,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,这是指慢性病而言。一般前三天,每天灸一次,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,或间隔两日灸一次,可连续灸治一个月、二个月、三个月,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。如果用于健身灸,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,终生使用,效果更好。如果是急性病、偶发病,有时只灸一、二次,就结束了,以需要而定,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。如果是慢性病、顽固性疾病,间日或间隔三、五、七日灸一次均可。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,这样和用药的分量一样,无太过不及之弊。  《医学入门》上说:针灸穴治大同,但头面诸阳之会,胸膈二火之地,不宜多灸,背腹阴虚有火者,亦不宜多灸,惟四肢穴位最妙,凡上体及当骨处,针入浅而灸宜少,下肢及肉厚处,针可入深,灸多无害。这是说:头面及胸膈以上,均不宜多灸;下肢及肉厚处,多灸不妨。在临床上,凡肌肉偏薄之处,骨骼之上,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、皮肤皱纹等部位,均避免直接灸法;凡肌肉肥厚之处,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。任何灸法均可使用。


灸的程度及用量
至于灸的程度,前人有成熟的经验。如《医宗金鉴》上说:皮不痛者毒浅,灸至知痛为止;皮痛者毒深,灸至不知痛为度。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。更具体地说:凡灸诸病,必火足气到,始能求愈。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,若并灸之,恐肌骨气血难堪,必分日灸之,或隔日灸之,其艾炷宜小,壮数宜少。有病必当灸巨阙、鸠尾二穴者,必不可过三五壮。背腰下皮肉深厚,艾炷宜大,壮数宜多,使火气到,始能去痼冷之疾也。



以上说法,使我们领会到,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,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,决不能浮皮潦草,用艾烟薰烤,表热里不热,就算是灸法,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,还误以为灸法无效,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,是谓徒冤”(白吃苦头)。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,如《针灸资生经》上说:下经云:凡著艾得灸疮发,所患即差,不得疮发,其病不愈。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,病才能痊愈。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,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,成为灸疮,只要长期施灸,也同样有效。



总之,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,以麦粒大小为适宜,一般成年人,每穴五、七、九壮,小儿灸三、五壮,每次取三、五、七穴为标准。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。如用于外科,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,可在合谷、手三里、阑尾等穴,每次灸百壮左右,一日灸二、三次,会使炎症消散,促使其化脓,收到意外的效果。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33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施灸注意事项

一、要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安全:施灸时不免要有烟薰和艾味,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,有的人很爱闻,有的人则嫌恶,因此在避免风吹病人的条件下,可以开窗调换空气。施灸时要脱衣服,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,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季酷暑之际,更应注意使病人舒适。灸法最易落火,烧灼皮肤和衣服,应小心处理,当心失火。应用物品必须具备,如坐灸之椅,卧灸之床,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,务必事先备妥。


二、必须做到姿势端正,体位舒适,穴道准确。《千金方》上说:凡点灸法,皆须平直,四肢勿使倾侧。灸时孔穴不正,无益于事,徒破皮肉耳。若坐点则坐灸之,卧点则卧灸之……”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。这是很有道理的,应该严格端正姿势,然后施灸。灸胸腹应仰卧,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,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,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。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,肌肉放松,不要取勉强的体位。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,第一次要打好基础,否则穴位不准,再行更换,则从头灸起,就又要再受些痛苦。临床上在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,要随时修正。


三、灸法与消毒:在皮肤上施灸,一般对消毒要求不太紧要。不过直接灸时,应用75%酒精棉球消毒,擦拭干净,面积要大些,以防灸后皮肤破溃,继发感染。至于灸的原料不需消毒,只要将艾绒晒干,生姜用时洗净即可。


四、灸疮的处理:凡用灸法烧破皮肤,均可涂紫药水,用敷料保护。尤其用直接灸法,往往发生起疱、结痂、溃烂等灸疮现象,为了防止摩擦,保护皮痂,预防感染,可以用消毒敷料或淡膏药覆盖,再灸时揭开,灸后再盖上。如发生继发感染,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(成药)涂贴。内衣要干净柔软,烫晒消毒以防感染。


五、晕灸的防治:晕灸者虽不多见,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样,会出现突然头昏、眼花、恶心、颜面苍白、脉细手冷、血压降低、心慌汗出,甚至晕倒等症状。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、疲劳,恐惧、体弱、姿势不当、灸炷过大、刺激过重等引起。一经发现,要立即停灸,让病人平卧,一般无什么危险。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,做好预防工作,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,争取早发现,早处理,防止晕灸为好。经灸一二次后,情况就会好转。


六、施灸与保养:灸后调养的方法和针后的调养是一样的,要乐观愉快,心情开朗,精心调养,戒色欲,勿过劳,清淡素食等。灸后调养口诀:灸后风寒须谨避,七情莫过慎起居,切忌生冷醇厚味,惟食素淡最适宜。


七、要注意灸料的质量:艾绒之粗细好坏,与施灸之关系极大,务必考究。特别是直接灸,必须用极细之艾绒,最好买成品,久贮之,密藏之。因艾绒最易受潮,用时晒干,以便点燃。生姜要保持新鲜,平时要埋入湿土之中,用时取出洗净。艾卷要坚实、均匀,保持干燥。


八、施灸的程序:《千金方》记载:凡灸当先阳后阴……先上后下。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。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,应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,先灸上部,再灸下部,也就是先背部,后胸腹,先头身,后四肢,依次进行。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,所以不可颠倒乱灸,如果不讲次序,后灸头面,往往有面热、咽干、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。即便无此反应,也应当从上往下灸,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,次序不乱,不会遗忘,免得病人反复改变姿势,穿脱衣服,也就省事省时间了。


九、施灸的时间:上午、下午均可,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。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;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。止血后,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,以免复发。


十、要注意穴位和禁忌的部位:虽然理论上讲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,但不经考虑,不定穴位,随便施行艾炷灸,还是不妥当的。必须根据既定的经络经穴而后施行,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,不应使用直接灸,以免残留难看的灸痕。万一非灸不可时,则应用极小的灸炷,或用隔姜灸法,再者皮下静脉也应尽量避开为宜。
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36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十一、施灸的副反应: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,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、疲倦、口干、全身不适等反应,但一般不需顾虑,继续施灸即能消失。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,如发生口渴、便秘、尿黄等症状,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。
处方:生地15g,麦冬15g,元参15g,苁蓉15g。水煎服。


十二、关于灸后洗澡问题:凡非化脓灸,可以正常洗澡。如有灸疮,则应避开疮面,当心不要洗脱灸痂。如果长期直接灸,有结痂、疮面、渗出物,则应避开这些部位,勿过多洗澡,只可冲洗或擦洗,勿多浸泡。或用创可贴盖上再洗,或用消炎油抹上一层以保护灸面等。总之,可以灸后洗澡。


十三、施灸配穴的原则:凡灸上部以后,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,以引热力下行。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,或做健身灸,都是双侧取穴。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,只取局部或一侧的穴位。当然,属于任、督二经的穴位自然是取单穴了。


凡初施灸必须注意掌握刺激量,一般原则是:其壮数先少后多,其艾炷先小后大,逐渐增加,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。


十四、使用经穴要少而精:

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:取穴中肯,精简疏针,灸穴勿多,热足气匀。也就是说,取穴必须准确,用针要精简,灸穴勿太多,热力应充足,火气宜均匀,切勿乱刺暴灸使人难耐,这是很有道理的。


十五、敢于使用灸法治病:宋代医术《备急灸法》上说:要之富贵骄奢之人,动辄惧痛,闻说火艾,嗔怒叱去,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,苟不避人神,能忍一顷之灸,便有再生之理。自当坚壮此心,向前取活,以全肤体,不致枉矣,岂不诚大丈夫?这是鼓励人们要有勇气,敢于使用灸法治病。灸法的好处,没有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,正如陆游诗云:书上得来总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



常用灸法及技巧
一、直接灸法
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,温度约达70℃。此法又分为两种,一为化脓灸,一为非化脓灸。

1.化脓灸
也称瘢痕灸、着肤灸、打脓灸。古代多用此法,因艾炷大,如枣核,要求一、二次灸成,令发灸疮,致皮焦肉烂,痛苦不堪,人多畏惧,不愿接受。现代仍有沿用此法者。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、慢性气管炎,专门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,大炷烧灼,致令成疮,称为打脓灸。效果虽好,但一般医者多不主张急于求成,而改为小炷多次的缓和方法,代替了大炷灸法。徐徐灸之,日久见功。


操作技巧: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,安置体位,审定穴道,用75%酒精棉球消毒,然后也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或用笔点个小点,打个记号,取极细之艾绒,做成麦粒大小(比麦粒稍大也可以)的圆锥形艾炷,然后把它直立旋转于穴位之上,再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,使之均匀向下燃烧,第一壮燃至一半,知热即用手指按灭;第二壮不去艾灰仍在原处,燃至大半,知大热时即按灭。第三壮燃至将尽,知大痛时即迅速按灭;同时医生可用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,可以减轻痛苦。如灸数次,然后再灸就不太痛了。耐心灸至十余壮后感觉一热即过,却无甚痛苦了,连灸多次,不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。或不化脓只要这样长期施灸,也同样收效,可免炮烙之苦,现在都采用此法。


临床上灸关元穴可治缩阳症,或遗精、早泄,一次可灸二、三百粒。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,约有5厘米×5厘米皮肤起红晕,3厘米×3厘米组织变硬,2厘米×2厘米(即中心部)被烧黑。初灸时尚觉灼痛,以后一热即过,没有痛苦,反觉舒服。每次少灸几壮,只要长灸,照样有效。


用这种灸法,初灸之后,局部变黑、变硬、结痂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。如果化脓,可以按压,排出脓液再灸,如果痂皮脱落,可以用敷料复盖,等结痂后再灸。


至于灸疮化脓,多属无菌性,勿须顾虑,这和一般疮疖或创伤性炎症不同,未见发生过什么问题。只要溃疡面不弥漫扩大,就可连续施灸。如果化脓过多,溃疡不断发展,脓色由淡白稀薄,变为黄绿色的脓液,或疼痛流血,而且有臭味,即为继发性感染,可以用外科方法处理,很快就会痊愈。一般说灸疮化脓,是属于良性刺激,能改善体质,增强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,影响施灸,通常灸疮不加治疗,约30天左右就自然痊愈了。但化脓灸后要用敷料保护,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。


化脓灸适应症:哮喘,慢性胃肠病,体质虚弱,发育不良,慢性气管炎,肺结核,阳痿,遗精,早泄,缩阳症,其他慢性病、顽固性疾病均可使用,也可以试灸于癌症。尤其适宜乙型肝炎、艾滋病等。


2.非化脓灸
取麦粒大小之艾炷,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烧,知痛即去掉或按灭,每穴一般灸三、五壮,局部发红为止,最多起小水泡,一般不致化脓,不须处理。如果施灸过重,起大水泡,可以用消毒针穿破放水,如需连续施灸,可在原处再灸,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,必须常灸,每次多灸几穴,才能收效。现代日本医者多用此法,应用很广,凡是灸法之适应症,均可用此法施灸。根据我们临床实践的体会,化脓灸和非化脓灸,只是程度上的不同,酌情使用,亦无需严格区别。


二、间接灸法
也叫隔物灸,间隔灸,即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,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,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,取得更大的效果。此法早已被广泛利用了,常用的有:(主要介绍隔姜灸)

1.隔姜灸法
是用姜片做间隔物。生姜入药,辛温无毒,升发宣散,调和营卫,祛寒发表,通经活络,治风邪寒湿。取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,既能避免直接灸遗留瘢痕的缺点,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作用,有相得益彰之效。


操作技巧:首先要选择大块新鲜生姜,切成比五分硬币略厚的大片(约一分多厚,太厚不宜传热,太薄易烧伤,厚薄要均匀。用针点刺许多孔,以便热力传导),艾炷不宜过大,如蚕豆或黄豆大即可,艾炷勿过于紧实,过紧则燃烧时间长,热度过高,过于松散,则燃烧太快,易脱掉火星。每点燃一个,尚未烧完就在旁边接续一个,使之引燃,这样对于下一个艾炷就不必再点火了。随着久的面积不断扩大,就产生连续不断的温热刺激,热一大片。否则艾炷过大,先燃上部,下边不热,后来接近姜片则热力剧增,就会发泡。隔姜灸发泡,是技术错误,特别是颜面部更宜避免。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42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每次可放23个姜片,灸23个穴道,灸妥后再换新穴,多则忙不过来了。如果灰烬和残艾积累过多,则予以清理,从新放艾炷施灸,在施灸中即便病人不叫痛,也应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,移动姜片,因为有些病人局部神经麻痹,知觉迟钝,最易施灸过度,发生水泡。一般每片姜烧过二、三壮觉热以后,更应当心,专心致志,勤动勤看,以局部大片红晕汗湿、病人觉热为度。


施灸后宜暂避风吹,或以轻柔的干毛巾覆之,促使汗孔闭合。如灸面神经麻痹则应在灸后一小时内少说话,不喝水,不吃食物,安静休息,以利恢复。


隔姜灸之适应症:呕吐,泄痢,腹痛,肾虚遗精,风寒湿痹,面瘫,麻木酸痛,肢体萎软无力等。尤其对面瘫更为适宜,治疗本病用隔姜灸法,疗效优于针法。但宜讲究技巧,每日温灸一次,将瘫痪部位之主要穴道,灸红灸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
2.隔盐灸法
将纸浸湿,铺脐孔中,用碎盐填平,上放艾炷灸之。觉痛即换艾炷,不拘壮数,遇急病可以多灸。对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,有回阳救逆之效,连续施灸,以指温脉起为度,对寒性腹痛,痢疾,中风脱症,四肢厥冷亦有良效,有抗休克作用,但宜多灸。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48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艾卷灸法
此法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,艾卷有加中药的,有不加中药的。其名称有:太乙针、雷火针、药艾卷、纯艾条等。



艾卷灸法手技分两大类:
1.悬起温和灸法
此为常用法,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,比较方便易行。


操作技巧:将一、二支艾卷点着,术者左手中、食二指放于被灸的穴道两旁,其任务是通过术者的感觉探知热度高低,可以测知患者受热程度,万一落火便于随时扑灭,患者感觉发痒、发热、疼痛时予以揉、搓、按摩。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,照射穴道之上,约离皮肤34厘米,直接照射,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,或微有热痛感觉。如果觉得太热时,即可缓慢作上、下、左、右或回旋之移动,使温热连续刺激。每次可灸35穴,每次约10分钟左右,以3060分钟为度,过多则易疲劳,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。



施灸中要注意,要将艾卷垂直直射,这样火力集中。若艾卷积灰过多时,则离开人体吹去后再灸。病人体位要舒适,方能够耐久,并防止冷风直接吹拂。施灸后患者觉温热舒畅,直达深部,经久不消,停灸多时,尚有余温,才算到家。一般病每日灸一次,急病可灸二、三次,连续1530次为一疗程。灸后要慎起居,节房事。发生口渴可多饮水,此即所谓灸后调养之法。在一室内多人施灸,要调换空气,当心冷暖。



尤其灸后要注意把火闷灭,以防复燃,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,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,自然就会熄灭,留下焦头,便于下次点燃。



此法可以教给病人自己灸,或带回家里灸,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。



此法容易操作,但一般人多不耐心,怕费时间,或认为温热一消,平平淡淡,无甚作用,因此就忽略,不予深究了。或者即便灸灸,也是比较浅浮,而没有真正达到灸的目的,这是对温热灸效力不够了解。所以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这一方法有正确的认识,耐心细致的长期灸下去,多灸灸好,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。



艾卷灸之适应症:凡是应该施灸的疾病,大都可以用此方法,不受更多的条件限制。



一般强壮灸:此法自古盛行。作为平常健康灸,可取足三里、中脘、关元,或单灸足三里,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。施行健身灸法,一次不过十数分钟时间,既无多大痛苦,又经济节约。长期坚持施灸,可以提高身体素质,增进健康,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。




附录:艾条灸
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。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,灸1020min,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,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。此为悬起灸。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、回旋灸和雀啄灸。



①温和灸:将艾卷的一端点燃,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,约距离皮肤23cm,进行熏烧,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穴灸1015min,至皮肤红晕为度。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,医者可将食、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,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,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,掌握施灸时间,防止烫伤。

②雀啄灸:施灸时,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,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,一上一下地移动。

③回旋灸:施灸时,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,但位置不固定,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。


灸法次序
灸法次序要从上到下,如果灸关元和中脘,应该先灸中脘,再灸关元,取火趋下水上即济之意。




灸法的
看到论坛上有朋友问艾灸的补法泻法,特写到这里,供大家参考。灸法和针法一样,也有补泻的区别。《灵枢·背腧》篇记载:以火补者,毋吹其火,须自灭也;以火泻者,疾吹其火,传其艾,须其火灭也。


施灸的补法:将艾点燃后,任其自燃,使其热慢慢传至体内,使灸火缓慢透入深层,待其灸火自灭,灸后又快按施灸的穴位。目的是使真气聚而不散,从而达到补其不足,谓之灸的补法。有温阳祛寒,补虚起陷的作用。温和灸和温灸盒灸艾灸架灸也是补法。另外选用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,就会起到补的作用,如附子饼隔物灸多用于补虚助阳;蓖麻仁敷灸百会穴,治疗胃下垂、子宫脱出、脱肛等,皆能起到补气固脱的作用。



施灸的泻法:将艾点燃后,用嘴不断的吹火,助艾火尽快燃烧,艾热迅速传到体内。使火速燃,不燃至皮肉即便扫除,火力壮而短促,灸后不要按压施灸的穴位,目的是使体内蕴热之邪随艾火之热迅速发散,起到消散作用。雀啄灸、徊旋灸(又叫熨灸)、灯心草灸、线香灸都属于泻法。泻法主要作用是镇静、缓解、促进正常的抑止作用。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,就会起到泻的作用,如甘遂敷灸多用于逐水泻水;豉饼隔物灸多用于散泻毒邪。


什么时候可以不用补阳了
补阳包括四逆辈,灸法等。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的恢复以后:
1。睡眠恢复正常,睡到自然醒,没有梦。
2。牙龈重新长出来,色泽淡红。
3。头发变黑变硬。
4。用灸法全身舒畅没有痛感,虽重灸全身不痛,不流脓。
5。大便黄软成形,一天一次,小便淡黄色。
6。舌头红润软,没有白苔齿痕,运转灵活。
7。性欲先弱后强,能抗引诱心不动。
8。一吃寒凉就吐泻。
9。伤口能够快速愈合,不超过半天。
10。精力充沛有余,没有疲惫感。
如果没有达到以上的恢复过程,劝大家姜附常吃,禁用补阴,灸法常用,吃素坐禅,恬淡虚无为上。

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50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Ⅲ灸法的原料



灸法原料的准备
艾绒的制备
施灸的主要材料是艾绒,艾绒是艾叶晒干,揉制成绒的,本草说「艾味苦辛,纯阳之性,能回垂绝之元阳,通十二经,走三阳,理气血,逐寒湿,暖子宫,止诸血,温中开郁,调经安胎。」依上说,可知艾作灸料,当可通经活络,袪除阴寒,回阳救逆,预防疾病了。



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,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,然后放在石臼中,用木杵捣碎,筛去杂梗和泥砂,再晒再捣再筛,如此反复多次,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。艾绒按加工(捣筛)程度不同,分粗细几种等级,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用。一般若作直接灸,可用细艾绒;若作间接灸,可采用粗艾绒。


艾炷和艾条
①艾炷:以艾炷灸施灸时,所燃烧的锥形艾团,称为艾炷。每燃尽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制作方法制作艾炷的方法,一般用手捻。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,用拇、食、中三指边捏边旋转,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,不但放置方便平稳,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,患者易于耐受。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,耐燃而不易爆。此外,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。艾炷器中铸中锥形空洞,洞下留一小孔,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,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,直插孔内紧压,即成为圆锥形小体,倒出即成艾炷。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,艾绒紧密,大小一致,更便于应用。根据临床的需要,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,小炷如麦粒大,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(直接灸);中炷如半截枣核大;大炷如半截橄榄大,常用于间接灸(隔物灸)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,炷高1cm,炷底直径约0.8cm,炷重约0.1g,可燃烧35min


内经说:「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」,由此可知凡针刺不能治愈的疾病,均为灸法所适宜的,故凡阳气衰弱,沉寒痼冷的疾病,如用针治,就不会较艾灸的功效显著,灸法适用阴症,「一切阳气虚陷,久病,久泄,痰饮,厥冷,瘰疠,痿痹等症皆可用灸,因灸法可回阳固脱,所以中风脱症,自汗亡阳,以及一切虚脱的疾病也可适用。」




灸的原料及制法  


  一、艾的性能  通过长期实践,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。现代研究发现,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,早在三千年,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。  艾,是一种中药,为多年生草本,叶似菊,表面深绿色,背面灰色有茸毛。性温芳香,五月采集,叶入药用。以湖北蕲州者为佳,叶厚而绒多,称为蕲艾。  艾叶能宣理气血,温中逐冷,除湿开郁,生肌安胎,利阴气,暖子宫,杀蛔虫,灸百病,能通十二经气血,能回垂绝之元阳。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,行经腹痛,崩漏带下。外用能灸治百病,强壮元阳,温通经脉,驱风散寒,舒筋活络,回阳救逆。  艾用于灸法,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。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,经久不消,使人发生畅快之感。若以普通火热,则只觉表层灼痛,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。灸法也和针法一样,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,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。虚寒者能补,郁结者能散,有病者能治,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。



二、艾绒的制法
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说:凡用艾叶,须用陈久者,治令软细,谓之熟艾,若生艾,灸火则易伤人肌脉。因此,必须用陈久的艾叶,而且越陈越好,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,这也确有道理,因新艾含挥发油多,燃之不易熄灭,令人灼痛;陈艾则易燃易灭,可以减少灼痛之苦。



  艾绒必须预先备制。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,筛选干净,除去杂质,令软细如绵,既成为艾绒,方可使用。而艾绒又有两种,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,一斤可得六、七两,适用于一般灸法。如再精细加工,经过数十日晒,筛拣数十次者,一斤只得二、三两,变为土黄色者,为细艾绒,可用于直接灸法。现在有机制艾绒成品出售,也是作印泥的原料,用于直接灸法,物美价廉,可以选购。  细艾绒用放大镜一看,好像一堆小毛毛虫,干干净净,没有一点杂质。日本有传承几百年的名牌艾绒商家,如东京釜屋会社,釜屋牌艾绒有三百多年历史了。现在主事者是第十一代传人。还有三惠贸易会社等等,他们的货源多来自中国,釜屋一家一年产艾绒就达十余吨之多。


艾炷形状大小及使用的原则
艾叶经过加工以后,称为艾绒。艾绒做成一定形状之小团,称为艾炷,艾炷燃烧一枚,称为一壮。

艾炷之形状大小,因用途不同而各异。如用于直接灸,必须用极细之艾绒,一般如麦粒大,做成上尖底平、不紧不松之圆锥形,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;用于间接灸法,可以用较粗之艾绒,做成蚕豆大或黄豆大,上尖下平之艾炷,放在姜片、蒜片或药饼上点燃。用于温针灸法则做成既圆又紧、如枣核之大小及形状,缠绕针柄上燃烧;用于艾卷灸,做成既匀又紧,如蜡烛之大小及形状的长条,点燃后温灸之。



每次灸之壮数多少及大小,以病人、病程、病情、病位、补泻、穴位、有无受灸经验,是否要求化脓及气候等等条件而定,大致如下:成人体壮、新病、病重病急、实热疼痛、病在脏腑者,用泻法;穴位在腹背四肢、有受灸经验、化脓灸、气候寒冷者艾炷宜多宜大;妇女、儿童、年老体弱、久病、病轻病缓、虚寒麻木、病在四肢头项者,用补法;穴位在头项、手足末梢、无受灸经验、非化脓灸者或在天气炎热时,艾炷宜少宜小。




注册会员
帖子
1924
积分
1
银子
4146 两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08-11-26

康复突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2-13 21:56 | 个人空间 | 显示全部楼层
.网友用灸法的体会



灸道至简
灸道小虫:
灸道至简,我相信这句话,我的体会是,凡是有无痛的时间很长的瘤子,就是西医所谓的良性瘤,一定是阴邪在阳虚处作怪,都可以灸之,我原来腿上有个瘤子,大约有十几年了一直都是不能侧身睡觉,灸一个星期,瘤子化脓出水,然后挤出烂肉一个茶杯之多,翻开皮,继续灸几次,不用任何外用药,所谓开门放贼也,休息两个月后,完全愈合,其间服用四逆,附子理中类驱寒外出,温里通经也。哈哈,也有副作用,就是食量大增,这是服用四逆等药都没有的效果。



灸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用火激发元气,对阴邪聚而歼之,同时艾草的油锯有皮肤保护渗透作用,离中阴也,我两个月没用外用药不感染就是证明。所以艾草灸就是八卦中的离外用火助阳破阴,内阴以培阳。



我再说明一下我施灸的过程,我自己灸的,很简单,拿瓶盖大的艾草捏成圆锥状放在瘤子处,一天4庄,重灸,因为瘤子在大腿处,没啥感觉,刚开始,瘤子变红,变硬,坚持一个星期,忽然变软,继续,化脓而出,没有灸其他地方。



灸的坏处就是皮肤愈合慢一些,花了两个月才愈合,但是和15年比起来,值!花费不超过10元,怪不得每人研究灸法,哈哈。我认为灸应该选择夏天阳气旺的时候,我的瘤子在夏至那一天化脓,很准。一点经验,不敢私藏,愿大家远离痛苦。



1您给自己灸之前请教过老师吗?我以前请人灸过,虚证,灸了之后立刻感觉有力气,自己也很想学,我去药店买了艾条回来就可以灸吗?


没有请教过老师,找不到,我是个中医爱好者,我想有力气是因为元气激发後往外散,这种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,应该少火生气。我用的就是普通的艾条,最好用药材艾草更细一点。

2女性月经期间灸可以吗?


只要元气虚,有寒象,就可以灸。



3自己灸关元穴的话,够不着,很不方便啊!
灸瘤子是我第一次施灸,还没试过关元,中脘正在试。



四逆汤和灸的区别在于,四逆有甘草可以伏火,使火不至于太盛,所以回阳;灸有点直接,不伏火,容易过,感觉很明显,阳亢用四逆马上困,用灸更亢。如果灸後脉浮,便赤,亢奋,睡不好觉,就是过了,用四逆回阳。灸有滞后性,当时感觉不到,后劲逐渐上来。



元气靠饮食来补,灸只能破阴寒所以加强饮食锻炼是必要的。



受不了苦就不要灸啦,又想轻松,又能治病是不可能的,不起泡永远治不好,皮肤灼伤不要用外用药,只要元气足不会感染,继续就是了。灸过了可用四逆汤,不过甘草多用一些。



灸是激发元气,破除阴邪,所以元气很弱的人应该将元气养到一定程度後或者少量多灸,这样循序渐进,正气渐复,邪气渐弱。



我的体会有时身体状况不太好时,施重灸发现尺脉全无,身体还真有点撑不住。还有施灸期间,绝对绝对禁止房事,本来元气就不足还要泄,真是加速灭亡了。



正邪交战也要讲究战术,比如说,我服用四逆已经有一年多了,但是为何瘤子没有消退?看来是元气没有充足到一定程度,但是在已经有的元气程度下也可以出奇制胜,第一要知己知彼,确认敌人确实是阴邪之气和自己元气的多少,第二要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聚歼(采用重灸),第三要利用天时地利(阴邪在表就在夏天动手)。第四适当休息再战(四逆汤)。



举一反三,对体内的肿瘤,其实道理还不是一样,虽然不能直接对患处重灸,可以灸关键的穴位,方法策略还是一样的,潜龙勿用培养元气,,利用冬天,重灸聚歼,不时休息来备足粮草。



四逆汤有双重作用,能去散寒邪,同时回阳降虚火,关键是甘草的作用,四逆可以放胆去吃,只要不中毒,我吃过一次150克的附子不过制附子效果太差,都没有什么感觉。灸法是单向作用,所以容易壮火食气,感觉灸法的作用和麻附细辛汤类似。



附子和甘草配合真是妙啊,就像唐僧和悟空的关系正龙说得也有道理,关元对附子,中脘对甘草,热对生姜,看来四逆汤可以这样配,我要试试效果如何。


直接熏的话恐怕不管大用,因为艾草油有很好的保护作用,特别是火渐渐小的时候,有油会渗入皮肤内起保护作用,我的感觉是当脓液出来的时候,有一股艾草的味道,会持续很长时间,直接熏不能发挥艾草的作用,其实告诉你直接放到皮肤上温度反而比直接熏低,因为火的中心温度比较低,外围温度很高。切忌切忌。。不要熏,不要隔物灸,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痛那么两天。



我是先用四逆汤,排病去**,再用附子理中,当然每个人不一样的。有个例子可以参考。



风湿关节痹痛田××妻,年三十余,某年9月,患风湿痹证,右手关节疼痛发麻,自觉骨问灼热,但又见寒生畏。病已十余日,曾服四逆汤加白术、秦归等剂,未效,疼痛忽轻忽重,固着肩肘,痛甚不休。余审其病情,查其方药,此乃风寒湿邪杂合而至,阻遏经脉,阳不足以运行通利关节,不通则痛。虽应用姜附之辛温以化散寒湿,然杂以归术之壅补滋腻,犹如闭门捉寇,遂使邪气难化。因照前方去归、术加入桂枝、细辛、茯苓治之,一剂显效,二剂霍然。附片60克干姜15克桂枝24克细辛5克茯苓24克甘草10克(转自吴佩衡医案)









这里是一群很优秀的人,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非常突出!
World without strangers, www.yz-bbs.com

手机版|合作|联系|关于|腰椎论坛

GMT+8, 2024-3-29 06:48

www.yz-bbs.com
2006--2021 版权所有 所有权利保留